(1) 移動窯是在窯體外碼坯垛,卸成品也是在窯體外進行,人工操作條件好,而且裝、出窯較易機械化。而輪窯是在窯體內碼坯垛和卸成品的,環境溫度高、粉塵大、操作條件差,且裝、出窯難以機械化。雖然國外的直通窯有用叉車裝出窯的,但沒有移動窯在外界操作方便。
(2)移動窯是定點焙燒,窯墻和窯頂的溫度是不變的,屬于穩定傳熱。而輪窯是周而復始循環焙燒,因而也周而復始的加熱冷卻,窯頂和窯墻屬于不穩定傳熱。就這一點講,移動窯的熱能利用效率高于輪窯。
(3) 在生產正常的情況下,移動窯的閘閥提法一旦確定,無需再動。而輪窯隨著火的走動,需頻繁起、落閘閥,較麻煩。
(4)移動窯的閘閥較少,主要布置在火前進方向的預熱帶,且多數處于啟用狀態,未啟用的閘閥較少,即使未啟用的閘閥漏氣也是拉火前進的。而輪窯一圈都要 布置閘閥,數量較多,且多數處于未啟動狀態。這些未啟用的閘閥要使之密閉不漏氣是很困難的。在負壓處窯外冷氣向窯內竄,正壓處窯內熱氣向窯外竄,漏氣量較大。由于這些閘閥多數不在火前進方向的預熱帶,故牽制了火行速度。
(5)移動窯的投煤孔較少,且主要布置在中部,零壓點附近,故漏人或漏出的氣不多。而輪窯一圈布滿了投煤孔,數量多,各種壓力狀態都有,故漏入或漏出的氣體較多。
(6)輪窯要糊紙擋,紙擋難免不漏氣,而移動窯無紙擋。
(7) 輪窯一圈要設門,門的數量多。頻繁封門、打洞、開門,工作量大,且門是一個薄弱環節,散熱多,故靠近窯門的地方制品容易欠火。而移動窯只有兩道門(干燥進坯垛端一道門,干燥段與預熱段交界處一道截止門), 但要指出的是,移動窯干燥進坯垛端門靠近排煙、排潮風機,此處負壓大,如密封不好,大量外界冷空氣會進入窯內,就近排入排煙風機,不但牽制了窯的生產能力發揮,而且增大了煙氣過量空氣系數,增加了煙氣凈化的難度。
(8) 輪窯裝、出窯時,運輸車輛頻繁進出窯道,極易碰壞窯門或窯墻,而移動窯不存在這個問題。
(9)移動窯的內高可高可低,但輪窯由于要進人站立操作,內部太低。
(10) 移動窯一般采用平吊頂, 內高可窄可寬(.寬的已達23.8m)而輪窯(尤其是國內用得較多的環形輪窯)的拱頂內高- -般較大,如果做得太寬則內墻必然很矮,影響進人操作。故內寬有2. 6m, 2. 9m, 3. 75m, 4. 0m,大于4. 6m的不多。
(11)移動窯如用二次進風機,風機的位置可以固定不動。而輪窯用二次進風機,風機的位置要隨火移動,比較麻煩。
(12)如某制品在窯內熔燒時的預熱帶、燒成帶、保溫冷卻帶的長度確定后,采用輪窯的窯體展開長度要比采用移動窯的窯體展開長度長一些, 因輪窯的窯道內要空出段作為裝、出窯的位置。
(13)輪窯的漏氣點大大多于移動窯的漏氣點,輪窯“拉后腿”的地方較多,故它的火行速度一般低于移動窯。移動窯的火行速度為3. 5~4.0m/h較普遍。而輪窯的火速度達到2.5~3m/h的不多。故在橫斷面積相同的情況下,移動窯的產量往往高于輪窯。
(14)移動窯可做成裝配式,即先在工廠進行預制,然后在現場裝配。和采用砌筑方式相比,其主要優點是:一、可以標準化、規?;a,規格統一,系列配套,滿足用戶對不同產品的需要:二、可以按照國家能耗標準組織生產,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;三、由于是標準化,規?;a,可以降低造價;四、全部組件在工廠加工現場僅需簡單安裝,故工期短見效快。而輪窯(尤其是國內用得較多的環形輪窯)只能采用砌筑方式。該種窯是用幾十萬塊磚,乃至上百萬塊磚人工砌筑而成,不但施工周期長,而且由于灰縫很多,要使每條灰縫中的泥漿都飽滿、嚴密不漏氣是很難的。且砌筑是多人完成,每個人的技術水平不同,責任心也有差別,造成窯體各處的質量不一一樣, 在使用過程中極易造成窯體開裂。
(15)輪窯在投人使用前必須烘烤,以蒸發在砌筑過程中帶人的大量水分:而移動窯的裝配件不含水分,裝配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,無需烘烤。但如果地面的濕度大,投產的前一至兩圈可能出現底部坯體吸濕導致的濕塌。